您当前位置: beat365中国在线体育  其他栏目  校友风采

校友风采

杏坛故事(第六期)| 汪洋:从中专到博士——“海绵”人生,学无止境

发布日期: 2022-11-15 09:15:35

【人物介绍】

汪洋,浙江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音乐教育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社科艺术学项目、省部级科研艺术项目5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4项;担任浙江省文化与旅游创新团队、浙江省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主持人,主持市厅级课题3项;出版专著2本,主编省重点建设教材2部、主编词典、图册2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曾获浙江省社联第五届青年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曾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员等称号。

汪洋的证件照

【杏坛结缘】

逊志时敏 以青云之志逐梦师范

1991年,汪洋以优异的成绩从初中毕业后,面对众多的优秀专业与院校,他毅然地选择了湖州师范学校。在汪洋入学当年,湖州师范学校校址迁到了新华路,对于学校来说,这是一个新的开端,也为汪洋这一批新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设备与生活条件。在汪洋眼中,教师是一个光荣的职位,更是一项培养国家未来栋梁的崇高事业,对国家的文化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人生中本来就有无数的岔路口,在没有经历过的时候,谁也无法判断哪些选择一定是到达终点的最优路径。”回想起自己当初的选择,汪洋坚定地表示不曾后悔。“我非常感谢当时自己做出的选择。在湖州师范学校求学的时光里,我享受着汲取知识的愉悦,得到了全方面的素质教育,这让我在之后的求学生涯和职业道路中受益颇多。”

阔别母校多年,如今回忆起在湖州师范学校的点滴,汪洋的脑海中浮现出数位恩师的身影。“每一个清晨,体育老师许汝荣、张令军都身携朝露,准时跑到学生宿舍里,带领大家进行晨跑。有一年冬天,寒风呼啸,震得窗户呼呼作响,屋檐下也已经结了很长的冰柱了。徐老师完全可以把任务交给班干部,但是他还是雷打不动地用他的‘河东狮吼’喊同学们起床晨跑,把学生一个个从被窝里捞出来,这让我们更加敬佩他。”汪洋在担任学生干部与工作后,面对接手的工作时事必躬亲,始终秉持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完成;除此之外,音乐老师王丽萍、李合洲、蒋小燕、徐晓慧对汪洋的师范成长之路也有着深刻的影响。汪洋永远记得王老师交给他那把小小的琴房钥匙时满载期许的眼神,“刚入学时,条件有限,练习弹奏用的是风琴,它的岁数比我们年龄还大,有些音都不准了。为此,王老师特地为我配了一把她琴房的钥匙,并时常询问我练琴的进度。”这把小小的钥匙开启了汪洋的“音乐之旅”。李合洲老师、徐晓慧老师在声乐的学习上给予了汪洋极大的帮助,蒋小燕老师则在钢琴演奏上给予了他很大的帮助。正是四位老师的辛勤付出促使汪洋在逐梦音乐的路上越走越远,得以顺利保送杭州师范学院音乐系,同时也为汪洋日后考取音乐硕士、博士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班主任吴玲丽老师、副班主任董建雄老师、学生科钱玉雄老师、团委施小红老师、政治何小青老师、书法王海华老师、美术杨弢(已逝)老师、生物施建林老师、教育学沈卫华老师、地理老师孙云芳等等,那一张张带着笑容的脸庞和一颗颗对教育事业赤诚的心,依然刻在汪洋的脑海中,难以忘怀。

1991年汪洋入学军训合影(最后一排左五)

1991年汪洋参加学校运动会合影(二排左一)

如果说恩师们的谆谆教导是汪洋课业进步的助力,那么他的自我成长则是担任宣传部长的经历。相比于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在当时负责学校宣传栏设计与绘画的汪洋,面对的是一块面积大、方方正正的黑板。没有网络素材的参考,所有的宣传内容都只能靠自己的创造力与基本功去设计绘制,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是现在的数倍。此类宣传设计考验着汪洋的“十项基本功”,板书、简笔画、教具制作……每一次的设计与实操都是练习与考验,好似通关游戏一般,能够让汪洋增加经验值。而汪洋精心设计绘制的板报,也得到了学校负责宣传工作的老师们的认可。这些宣传设计的经历,训练、提高了汪洋的师范生基本功,使他掌握了更多的实用技能。同时,汪洋在工作中探究到了师生对题材类型、宣传形式的兴趣点,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各时期新思想、新宣传的要求,为日后以自身经历指导学生工作积累了实用经验。

宣传部广播站全体成员合影(一排中间)

在湖州师范学校学习的三年里,汪洋掌握了师范生基本功,从琴法到视唱,从三笔字到简笔画,每学一个技能,他都会花大量的时间练习。琴房传出的悠扬琴声中有汪洋的弹奏,书法教室的桌上有他厚厚一沓的毛笔字,广播台、宣传设计板前有他勤恳工作的身影……在课堂中,汪洋保持着对学习的自觉与热情,学习到课堂管理、教学安排等工作统筹,感悟到教师这一职业的崇高与神圣;在技能训练中,汪洋确定了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培养了坚韧奋斗的意志……湖州师范学校的这一段学习历程为汪洋提供了师范的启蒙教育,为其铺就了一道学无止境的道路。汪洋与湖州师范学校结缘虽然仅三年韶光,但养成的对自己学习的要求和自觉意识的良好状态的追求一直延续到了未来。1994年,汪洋告别母校,满怀憧憬地踏上了大学专业音乐学习的逐梦之路。

汪洋的毕业照(最后一排左二)

【桃李芬芳】

扬鞭自蹄 扬帆学海任遨游

在湖州师范学校勤恳学习三年后,汪洋以优异成绩获得了保送杭州师范学院音乐系的机会。“尽管获得了保送机会,但我仍然想要尝试多种途径,所以还参加了小教大专班和湖师附小的考试,而另外这两个机会竟然也被我抓住了。”汪洋来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在当时看,无论选择哪个机会,他都将未来可期。保送杭州师范学院音乐系可以增加音乐学识,获得继续深造的机遇;就读小教大专班可以学到更多实用的师范生技能,为未来的工作奠下夯实的基础;直接应聘为湖师附小的老师则是工作稳定,提早进入社会进行实习历练。在深思熟虑过后,汪洋最终决定遵从自己的内心,选择保送。“当时我觉得读书是最重要的事情,哪怕是现在,我也依然这么认为。”选择改变命运,汪洋开启了更为广阔的世界,接受高等教育。此后,汪洋孜孜不倦地汲取着专业知识,“读书”成了他的常态。

汪洋于2013年获得“湖州十大杰出青年”荣誉

1998年,汪洋大学毕业后回到湖州师范专科学校教书。一年之后,湖州师范专科学校与湖州师范学校、湖州教师进修学校合并,组建湖州师范学院,并成立艺术系。汪洋自然而然也就成为艺术系的第一批老师,艺术系建系的元老。在工作的过程中,汪洋感受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2001年,工作三年后他再一次走上了求学之路,成功考取天津音乐学院的音乐学硕士研究生。在学校的支持下,脱产到天津进行了为期三年的硕士深造。2004年,完成研究生学业后的汪洋再一次面临着职业生涯的抉择——留在天津音乐学院工作?回到湖州师范学院?还是继续深造读博?经过深思熟虑且在湖州师范学院校院二级领导的盛情挽留下,汪洋毅然回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任教,十一年之后成为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的院长。2013年,汪洋决定考博。“在做好决定后,我要统筹平衡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时间是‘挤’出来的。”在保证工作完成度的同时,汪洋研读点灯到深夜,第二天又需要早起工作,这个过程无疑是辛苦的,但他甘之如饴。辛苦备考3年后,汪洋如愿考上了上海音乐学院的音乐学博士。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汪洋无法在上海继续求学,只能待在家中。为圆满完成自己的博士论文,汪洋夜以继日地查阅相关文献,马不停蹄地完善论文。在高强度的学习下,汪洋右眼视网膜脱落,视力变得很差,自觉眼前黑影飘动,犹如蚊蝇飞舞。在医院做完手术后,汪洋立刻将目光聚集到学习上,完成的博士论文成为了上海音乐学院2021年优秀博士论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在坎坷泥泞的磨难面前,汪洋重振旗鼓,以坚韧顽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战胜了前行路上的阻碍,用汗水浇灌出属于自己的“音乐花园”,开辟了属于自己的阳光大道。

湖师院艺术学院教师音乐会后合影(左5)

2015年汪洋欢迎韩国江原大学文化艺术大学院长一行(左3)

汪洋参加湖州市音乐家协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一排右六)

2018年,出类拔萃的汪洋调任到杭州担任浙江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院长,去年6月提拔为浙江音乐学院的副校长。但是,职位的升迁并不是汪洋选择深造的最终目标,对学习的渴望才是。对于汪洋来说,学习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它让汪洋的学识不断发展,同时也助推着他的职业道路。没有学习,他就不会得到去大学本科的机会,不会获得在大学任教的机会,也就不会继续攻读硕士与博士学位……“学习的过程是像海绵一样吸收知识的过程,就如同热爱运动的人们享受着挥洒汗水的快感。”汪洋也在体会着学习带给他的充实感。清代刘开的《问说》中有一段话:“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这句话的意思是,真理不会被一些人专门占有,而学习是没有止境。在汪洋看来,他的学习之路也是如此。对于音乐的热爱是没有止境的,博士学位并不能宣告他学习生涯的结束,成为副院长也不会使他停止学习的脚步,“我还会不断地学习,对于学习的追求永不停止。”

汪洋参加学术研讨会并发言

汪洋的博士毕业照

办公中的汪洋

【般殷寄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与青年交流时引用了“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这句话的意思是,学问的根基好比弓弩,才能好比箭头,只要依靠厚实的见识来引导,就可以让才能很好发挥作用。“湖州师范的大部分同学,未来都是要当老师的。而当老师首先必不可缺的就是要有一颗爱心,第二个所要具备,就是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这里的学习可以是师范生的基本技能,也可以是学术研究能力,这不仅关乎你们的未来,还关乎教育的未来。而只有不断地学习,你们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教育学生;只有不断地学习,你们才有不断迎接挑战的能力。要将生命奉献给学习,紧跟时代教育之浪潮!”

对湖州师范学院的学子们,对未来要成为教师的储备力量们,我想说:“我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更好的发展,这需要每一位同学明白自己以后想做什么,知道自己需要培养什么能力,并为培养这个能力不断地学习。只有每一位同学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并且不断地学习才能越来越好。在同学们不断变好的过程中,母校也将与你们共同进步,向前、向上发展!”

总策划:何阅雄

总监制朱竞

监制季永亮

顾问程愚、董建雄、俞学雷、秦晓帆、沈茜

文字陈瑾、包纯营、李依佳

图片汪洋

采访陈瑾、蔡书琦、张逸菲

审核曹芝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