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beat365中国在线体育  其他栏目  校友风采

校友风采

杏坛故事(第二期)| 王永初:躬耕杏坛,潜心涤虑的“实干家”

发布日期: 2022-08-30 14:35:15

【人物简介】

王永初,男,1963年6月出生,浙江嘉兴人,1979年就读湖州师范中等专业学校,1981年毕业,198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平湖县城关中心小学总辅导员、平湖市解放路小学校长书记、平湖市实验小学校长书记兼任平湖市叔同实验小学(民办)校长、平湖市教育局副局长等职,现任平湖市教育工会主席,浙江省第六批特级教师,曾荣获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江省优秀教师、嘉兴市优秀人才。2个课题获得浙江省人民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多篇论文(课题)发表和省市获奖。

王永初的生活照

【杏坛结缘】

筚路蓝缕求学路 青春四溢师范行

时光流逝,岁月变迁,纵然已阔别母校四十余载,但少时求学的经历仍历历在目。回忆起进入母校的历程和学习时光时,王永初的眼中满是怀念与感慨。

时间回到1978年——高考恢复后的第二年,年仅15岁的王永初怀着懵懂的心情走进高考考场,由于基础薄弱,他最终没有达到规定的分数线,高考落榜。但是,一次的失败并不能打倒他,反而让他重拾信心,尔后进入高复班的他准备二战高考。怀揣着“从穿草鞋变成穿皮鞋”的决心,经过又一年的努力,王永初以平湖市高中中专第四名的优异成绩,被湖州师范录取。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湖州师范历经了“调整”“重建”“发展”三阶段。期间,学校的教学设备损失殆尽,校舍稀缺,斑驳的墙面,简陋的木质课桌,一块黑板和几支粉笔,已是学习的“天堂”。王永初回忆:“学校的一栋教学楼,一楼是教室,二、三楼的教室作寝室,摆满了上下床铺,卫生间只有教室边上的公共厕所,冬天也没有热水供应洗澡。”虽然条件艰苦,但算得上是一场好时光。即便每位老师的教学风格各不相同,但他们的品格和教学水平却同样优秀,激励着王永初努力成为一名“真正的好教师”。班主任姚庚荣老师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语文老师,哪怕已经过去许久,他还记得姚老师上课时的情景,“他拿出一本笔记本放在桌上,从口袋里掏出一支粉笔,掰开后边说边写,有时候不看笔记本,一个黑板一根粉笔就能上完一节课。”姚老师在毕业之际赠言:“对待工作要认真,但是对待其他事情不要太较真。”这句话成为了王永初的座右铭。教导主任郑桂炎老师经常教导:“要立志当一个农村小学教师,饮水思源,扎根乡土,以自己的专业回馈社会,为培养优秀人才而不懈奋斗。”

王永初的毕业证书

【桃李芬芳】

奋楫笃行育桃李  年少有为铸匠心

18岁的王永初从湖州师范毕业,开启了他的“执教生涯”。他的首次任职可谓“一波三折,机遇与挑战并存”。毕业后,同学们都回到了农村任职,因城关中心小学体育老师职位出现空缺。此时,王永初凭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水平,分配到城关中心小学(现平湖市实验小学)担任体育老师。只是他参加了一次城关联校的体育教师会议,就因学校新调来一位体育教师,于是他就成为了一名语文教师。当时学校的教师队伍青黄不接,在面对教育改革、人才培养、课程强度等一系列难题时,王永初挑起学校教育重担,深入教学工作,不断摸索实践。抓住一切能够学习的机会,以学定教,以生为本,在大量的公开课试讲与学习中,总结教育工作的经验,快速成长起来,成为学校的青年骨干。

参加工作时的王永初


上课时的王永初


辅导学生时的王永初

在王永初的教学生涯中,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节点是《中国少年报》在全国布点的重点的读报组活动。1982年,只有一年工作经验的王永初开始承办重点读报组,“利用每周的双休日,包括寒暑假与节假日,每周在收到报刊后带领十个学生一起研读,分析版面安排、题目拟定、内容撰写的合理性,一周一次。”由于读报的组织工作出色,1983年,王永初受邀前往北京《中国少年报》编辑部参加会议。从北京回来后,王永初对待读报工作更加认真细致,带领的读报组每年都荣获“最佳读报组”称号。1986年,王永初再次前往北京参加会议。五年坚持不懈的办报经历增强了王永初的文字功底与文化底蕴,提高了他的组织领导能力与工作细致度,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为他的教育生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四化”方针的落地执行与1987年的一个“机遇”,将这位实力不凡的年轻教师推向了更高的平台。1984年,年仅21岁的王永初被任命为学校教导处副主任兼总辅导员,1987年,王永初担任小学校长。在个人能力得到极大提升的同时,担任起多项职务,获得了多项荣誉与表彰。22岁被评为浙江省人民政府的劳动模范,23岁被评为浙江省首届教坛新秀,24岁成为解放路小学校长,34岁重回实验小学担任校长,35岁成为浙江省特级教师……从舞象之年初入职场、历经磨练,到成为带领学校不断前进的一校之长,十六年的时光里,对于自己所取得的荣誉成就,王永初认为:“荣誉不是最终目的,培养教师才是,自己所做的是为了更好地为教育事业贡献绵薄之力。”

王永初获得“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


王永初获得“省级教坛新秀”称号


王永初获得浙江省特级教师证书

八年苦心育新苗 双管齐下带民校

1997年,王永初有了10年校长的经验积淀,回到了具有“浙北第一校”美誉的实验小学担任校长。秉持着要“带出来,请进来”的理念,他在各所学校间牵线搭桥,带领青年教师在学校间走访交流,试课演讲。为了培养教育新苗,王永初试听青年教师试讲,亲自陪同他们磨练课件、撰写报告、走访交流,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但回忆起当时情景,王永初是欣慰而骄傲的,“培养出一位浙江省教坛新星需要多久?我用了六年。”六年成才,对于一名青年教师来说,已经是不可思议的成长速度,放到如今几乎是难以完成的任务。在培育教师的同时,王永初也决心在民办小学方面进行一番探索。他借场地、找投资、招老师,办起了规模达到十八个教学班的叔同小学,管理着实验小学的三十六个教学班,作为两个学校的校长,来回奔波劳碌,做到两头兼顾,实现了“名校带民校”的目标。

王永初(右一)


王永初(右一)

多元转变悟定位 不务空名守教育

随后的数年中,王永初的生涯定位发生了多次转变,但不变的是他对教育的热枕之心。2005年,他被调入教育局工作,离开了教育一线的岗位。站在人生的新高度上,他初心不改,凭借良好的个人素质兼以从教多年的高尚师德继续指引教学的发展。在担任教育局副局长的十五年中,王永初与科室同事携手前行,与各校校长同舟共济,在新教育实验的路上高歌猛进,在特色学校建设中殚心竭力,做真正为教育的事情。

参加研修班的王永初(左一)

2019年底,王永初面临着二次择岗。近四十年年兢兢业业,王永初已为教育事业做出了许多贡献,但他依然想着发挥余热。他选择继续留在教育局贡献自己的力量。对此,王永初自我调侃,“环境保护尚且提倡回收,我不是更该‘废物’利用吗?”对于角色定位,王永初坦言:“四十年来,在教师、校长、局长的角色中,我感觉最好的角色其实是‘校长’。”在他看来,校长在能安排教育事项的同时,也更能直接接触教育实践,“当校长的时候,只要我有想法想把它做好,就一定能做到。”

王永初为青年教师作讲座

随遇而安人生路 退休续谱夕阳曲

春风化雨,漫漫教育路。如今,王永初即将荣休,谈及退休生活,他已经做好了详细的安排——乒乓、太极和书法动静结合,这也是他养血、养气、养心的三大法宝。书法刚直,温文尔雅;乒乓锐意,力求进取;太极舒展,岁月积淀中云淡风轻。“早上打乒乓,白天练书法,晚上学太极,即使退休了也能过得很充实!”王永初对自己退休生活的要求是,“少麻烦他人,不苛求自己”。面临退休他显得很坦然,“拿得起放得下”,将心血倾注于年轻一代,殷切期盼着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这片沃土上深耕细作。

积极参加乒乓球比赛的王永初(左二)


热爱书法的王永初

【殷殷寄语】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强调,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强中青年教师骨干的培养。母校作为培育教师的院校,迎入懵懂青涩的莘莘学子,送出青蓝冰水的教师群体,源源不断地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在各方努力下,目前也正朝着建设湖州师范大学的道路前进。

两年的师范学习,给我留下太多的美好回忆,任秀土校长的军人风范,黄晓帆书记的和蔼可亲,王秉忠校长的睿智低调,教导主任郑桂炎老师的谆谆教诲,班主任姚庚荣老师的博学多才,体育徐汝荣老师的兢兢业业,物理叶玮玮老师的敬业务实,语文靳宜萍老师的循循善诱......感恩我的母校,感恩我的老师们。再过一年,我即将退休。若要向年轻的校友说几句感言,我想说几句话与大家共勉:工作者是美丽的,忙碌是通向成功的桥梁,感恩会赢得更多支持,助人让自己更幸福。


总策划:何阅雄

总监制:朱 竞

监制:季永亮

顾问:程 愚、董建雄

余学雷、秦晓帆、沈茜

文字:朱欣远、包纯营、王婷

图片:王永初

采访:朱欣、婕妮、金晶

审核:曹芝慧